剛剛聽完「打書釘」,劉細良提出一個政治與商業人才基本分別的說法:
政治:重過程多於結果 (過程:民主)
因為結果可能係幾十年之後先睇到,
商業:重結果多於過程
正因為咁,所以香港商人從政多數失敗..因為佢地慣左一言堂,就算真係睇法正確,亦不會做到令人民覺得有問過佢地意見。
而我就覺得佢只係講左個表徵,而唔係主因..
我相信不論商人定係政客,都有佢地想做的事,亦即想引領至一個主觀的方向,
即大家都重視結果.所不同的是結果逹不到,政客不一定下台,而CEO逹不到標,董事局可能會
換掉他。
這正正就是問題所在,對過程的重視與否,是否需要民心,是建機於"所有權"
古中國是一個獨權的例子
因為一間公司的所有權在老闆手,而員工的反應根本不能動搖這所有權,
所以老闆作風可以很獨裁,亦即劉所說的不重視過程,不理外人內人的睇法。
而一般管理層,在一個不會受到影響其"所有權"(話事權)的特定範圍下,亦有權選擇類似作風。
因為其權力只受上司/老闆影響,所以只需理會上司/老闆所concern的事便可,如逹到業績與否。正因此,所以中國的宮庭術在這環景很受用
而現代政治指出民權的重要,人民是國家所有權的擁有者,而國家機器是係用來運作國家的工具,總統只係代理人去控制很多不同的權力。
但最重要的是,佢要睇人民面口。
而一般人對另一個人的睇法,除了佢的"結果"成績外,平時的一舉一動亦會有好有影響..
所以政客要keep形像,要重過程。假如因為過程做得唔好,得唔到佢地支持,隨時有機會拉下馬,又點有機會逹到自己想做的結果。
總括而言,需唔而要理人的睇法係在於"權力"係邊個手
交朋結友,與人公事都係一樣,
朋友關係係可以物件化,所有權不在單方,所以要理對方睇法。
要teamwork做一件事才有機會成功,等於逹成結果的"所有權"不全在你手,
所以要顧佢感受,過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要理人、過程,
係因為要佢buy你,即信任你
民心即人民信唔信你
精明,人地唔一定buy你,
但難相處就唔會有人buy你,除左佢地有事要你幫時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