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6, 2006

原是物語 2006-05-09

理財投資
P28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
2006-05-09

原是物語
開門見山

  內地公用電話亭供應商DBA電訊(3335)將於本月11日在香港上市,據報招股反應
理想。DBA純利增長強勁,賬目靚到令基金經理難以置信,在其投資者推介會上,基金
經理第一句就問,公司業務這好,為何上市?這問題並非假設所有新上市公司都是撈
油水的,相信基金經理只是旁敲側擊,為了試探公司虛實。管理層的回應是例牌菜的答
案:上市是為了集資以擴充產能;管理層擺出的態度似乎是,不管業務是虛是實,市傳
公開招股部分超額認購至少二百倍,信或不信,你們自行決定。

  究竟DBA盤數有多靚,看招股書內自有分曉。〈本集團之競爭優勢〉是特定一節,
讓公司盡情發揮,是向投資者硬銷的好機會,可惜公司照例提供標準貨色:品牌知名度
高、管理完善、設備先進等等。報章形容DBA作風低調,招股期間連記者招待會也免
除。好東西不妨開門見山講清楚,好讓投資者毋須花太多時間去自行發掘,我建議在
〈本集團之競爭優勢〉這一章節加上以下幾點:

  一、本集團的純利率過去三年介乎26-29%,利潤之高冠絕同儕,雖然未有同行在
香港上市,但製造家用室內無線電話為主,以營運效率見稱的偉易達(303),純利率
亦不過10%。本集團生產公眾電話亭和室內公眾電話,涉及一定技術,為客戶帶來增
值,所以產品可以非常高的溢價出售。

  二、本集團持有的物業、廠房及設備,去年底賬目值為一千九百萬元人民幣。物業
以樓宇為主,約值一千三百萬元人民幣。餘下包括廠房、機器、傢俬、裝置及設備,雖
然這部分的固定資產約值六百萬元人民幣,但出產的貨值卻十分高,去年營業額約五億
六千萬元人民幣。本集團生產流程涉及二十多個工序,由生產計劃到部件加工、裝配到
品質測試以至包裝,一腳踢。物業、廠房及設備結合起來,運作上足以媲美一間貿易公
司。

  三、本集團人手亦相當精簡,員工數目僅三百六十。本集團年產能為七萬五千個公
用電話亭、十二萬五千個室內公用及商用電話及其他配件。每人平均每年製造五百五十
個電話,若撇除銷售及行政部門,人均產量更高。

  四、本集團現金流健康,去年購買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支出近乎零。過去三年,這
方面開支共一千六百萬元人民幣,但出售同類資產為集團帶來一千四百萬元人民幣收
入,抵銷了大部分開支。雖然固定資產的投資微不足道,但已足夠支持本集團之營業額
和盈利在近二年翻一番。

  五、本集團將大刀闊斧擴展產能,集資所得的二億零六百萬元,其中一億三千多萬
元用作購置物業、廠房及設備。去年底同類資產的累積成本為三千七百萬元人民幣(未
計累積折舊),將購置資產的價值等於現有的三倍多。

  這樣硬銷,恐怕會令投資者吃不消,要好好踩番自己一腳,說近三年的業績優秀,
可能是受惠於全國的電話亭更換潮。建議在〈風險因素〉章節,重申〈行業概覽〉部分
內容:中國1999年迅速投資於公用電話亭及公用電話,國內電話亭數目由1998年的五萬
個,大幅增長至1999年的二十六萬個。之後數年增長放緩,1999年至2003年電話亭數目
在四年內僅增加九萬個,即每年二萬多個。

  那批1999年啟用的二十一萬電話亭,按政策規定須於五至七年內完全折舊。根據上
述資料推算,下一個電話更換潮將於2004至2006出現,之後更換數量會減少。至於室內
公用電話的情況,跟電話亭相似。

  招股書加上我的建議後,內容更豐富,更易令投資者明白,說不定認購反應更佳。

屁股與腦袋

  話說有一天,屁股和腦袋在爭辯誰比誰更重要的問題。 屁股說:「沒有我,你怎
可能安安樂樂坐在這個位子上?當然是我指揮你。」 腦袋反駁道:「你懂個屁!我才
智過人,當然是由我指揮你。」

  按照常理,腦袋是人的靈魂,沒有理由不是由它主宰人的一言一行?然而,無數證
據顯示,社會運作往往是由屁股主宰一切。記得1997年金融風暴時,當時擔任財政司司
長的曾蔭權曾多次批評公然唱淡的外資大行分析員為二流分析員,又說香港經濟將於
1998年的聖誕節後便復甦,結果喜得壹仔社長楊懷康先賜予「聖誕權」封號。當時曾
Sir的言論,簡直就是屁股指揮腦袋的最佳歷史證據。

  人在不同位置,會自自然然說出不同的話,那並不表示他們虛偽,而是為勢所逼。
因為在社會的制度運作下,坐上相關崗位的人,如果不能「與時並進」,適時換腦,便
只會被體制換人。

  如果大家明白這套社會邏輯,當某些看來還有一點小聰明的人,竟然說出一些不甚
符合邏輯的話,你亦不會感到意外。不意外歸不意外,為了自身利益,讀者必須分清青
紅皂白,否則的話,吃虧的只是自己。

  日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發出警告,表示利率是否見頂仍然言之尚早,而在目前市
場環境下,本港住宅物業買家所承受的市場風險,比1997年高峰期還要高。他的言論,
明顯是另一個屁股指揮腦袋的例子。站在任總的立場,他當然希望香港的銀行體系穩健
如故,而銀行一半以上的生意,都跟香港樓市扯上這種或那種的關係,勸籲準買家及銀
行家小心為上,是任總的「天職」。然而,任總位高權重,今次言論,明顯是落重了
藥。

  不錯,現在豪宅樓價的確高於1997年水平,但那是像任總一樣的「高薪一族」經過
接近九年來休養生息,儲夠置業彈藥改善生活質素的結果。況且,目前大型住宅屋苑的
樓價,仍然距離1997年高位甚遠,若說目前樓市的危險程度高於1997年,有「靠嚇」之
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