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投資
P40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
2006-05-23
原是物語
它上市因為它能
最近本港股市掀起認購新股熱潮,抽到新股便等於賺錢,銀行和證券公司爭相為股
民簡化認購新股手續及提供孖展融資,確保熱潮繼續熱爆。在這全城瘋狂的時刻,我照
例「烏鴉口」,提出一些股民認為是掃興的「個別事件」:北青傳媒(1000)2004年12
月挾「中國傳媒第一股」之威名來港上市,超額認購逾四百倍,但上市首年業績倒退九
成,現價不及上市價一半。
北青事件不是「咸豐」年代發生,也不是二流保薦人「製造」的騙局;北青上市至
今只有十八個月,保薦人是豐,說明新上市公司風險不局限於三四線股份。新上市公
司最明顯的風險是投資者缺乏公司業績歷史作參考,對管理層的能力和誠信所知有限;
另一個不大為人深究的風險是上市動機。
新上市公司在招股書列出的上市理由,離不開籌集資金進一步發展、提高知名度、
開拓融資渠道等「官腔」,背後真正目的是什?以下這些上市動機,可能會嚇大家一
跳,但全部都是千真萬確:一、銀行對借貸的公司前景缺乏信心,迫公司上市集資還債
;二、老闆預計公司業績即將倒退,急忙在「爆煲」前上市;三、老闆意興闌珊,準備
賣盤,順帶把公司上市,連「殼價」可賣高一點。這些上市動機,大家當然不會在招股
書看到。
我認為,北青上市動機不是以上三項,而是同樣致命的第四項:它上市因為它能。
北青上市前持現金四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市集資九億元。招股書列出籌集資金用
途包括發展周末報章、期刊和投資電視等,但至今實際使用了二百萬元,即是全部發展
計劃不兌現。那北青為何要上市?
北青把去年業績大倒退歸咎宏觀調控,影響地產和汽車廣告收入,但這只是問題的
小部分。北青最大問題是上市前缺乏周詳企業發展部署,上市後發展路向是見步行步,
遇上市場逆轉便崩潰。認購新股實賺?請各位毋忘北青。
產品、員工、地點
假如我告訴你,「潮爆之都」倫敦近年最潮的百貨品牌是馬莎,你多數不會相信,
因為你以在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作指標去思考。馬莎去年被太古廣場踢走,讓位予西班
牙新晉品牌Zara,這一役太深入民心;加上許多鍾情馬莎食品部的顧客都移情
CitySuper;如今馬莎好像垂垂老矣的過氣明星。其實,香港馬莎佔集團的營業額比例
微不足道,跟馬莎整體情況有很大差別。
馬莎的高峰期跟許多香港企業一樣,是在1997年,當年盈利衝破十億英鎊,創下英
國百貨業紀錄。傳統百貨業高峰背後,受到超市和時裝專門店夾擊,管理層乏力抵抗。
馬莎業績在1997年後不斷下滑,2001年盈利跌至不足二億英鎊。2004年馬莎差點遭惡性
收購,同年馬莎痛定思痛,換掉管理層,聘用曾在馬莎工作十七年的棄將羅斯(Stuart
Rose);不出二年時間,馬莎大翻身,業績在英國百貨業一枝獨秀,去年盈利逾七億英
鎊,股價過去一年上升六成。究竟羅斯使出什法寶?
我們常常聽人說,零售業三大成功要素,是地點、地點、地點。羅斯扭轉馬莎命
運,其實沒有特別新意,他只是秉承馬莎百年經營格言─產品、員工、地點。優質產品
加上勤敏員工,可彌補地點及其他缺陷。
顧客今天走入馬莎,跟二年前低潮時期看似分別不大;最明顯是馬莎更換了的商
標,不是Marks & Spencer,而是Your M&S。貨品方面,感覺上是年輕少許,但馬莎仍
是馬莎。原來百貨零售經營重點就是顧客未必察覺到的小東西;這裏快一點,那裏多一
點,日積月累,就是百貨業取勝之道。
羅斯上任後最大動作全是顧客不能即時看得到,包括提升店內服務效率、精簡產
品、加強採購及存貨資訊系統、價格跟貼市場需求等。使出這一連串百貨業不老兼通天
的招式,加上管理層不斷激勵員工,羅斯助馬莎重奪英國百貨業「一哥」位置。
企業要扭轉劣勢,許多老闆即時想到的是尋找英雄。想知道英雄使出什獨門招數
;羅斯的招數老套至極─產品、員工、地點。
環保也是虛榮
每次中電(002)和港燈(006)二家電力公司談到減低污染物排放的方法,或發展
「乾淨能源」,均異口同聲表示所費不菲,必定會把額外成本轉嫁市民。一談到要加
價,所有人都乖乖閉口。
世界上有沒有那笨的消費者,願意付出更高價錢,只是為了環保,購買性能、設
計都不比同類優勝的產品?當然有。這些人向來是社會上的少數,但近年豐田Prius在
美國創出驕人銷售成績,或者顯示這種風氣正逐漸改變。
Prius是所謂混合動力汽車,既用汽油,內置電池在行車時又自動充電,然後由電
腦計算當時應該使用電油或電池推動。雖然Prius的主要賣點是節省汽油,對車主來
說,省下的錢仍遠不及多付的三千美元車價。2000年剛推出市面,汽車雜誌的評語為
「有點窒下窒下,引擎發出時大時細的聲響」,但預售反應已不錯。
真正突破來自明星效應,李安納度迪卡比奧在2001年買下一架,其他荷里活明星相
繼效法,Prius賣至斷市。其他車廠由起初抱懷疑態度漸轉為觀望,甚至開始公開擁抱
混合動力概念,現正密鑼緊鼓研發同類產品應市。
Prius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利用人的虛榮心。Prius貌不驚人,甚至可以說有點笨
拙,但有特別向上突起的車頂,令人遠遠便認得出。當這些「潮人」駕混合動力私家
車穿街過巷,向途人高呼「我很環保」時,真正支持環保、身體力行的人不會開私家
車,而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如果要在香港推廣「環保電力」,也可以從虛榮心入手,關鍵在於要令其他人知道
你買了環保電力,方法可能是一個「環保電力」用戶才可得到的身份象徵,例如是設計
特別的手表、襟章,甚至電話鈴聲,當然也要找華仔、偉仔、發哥和曼玉帶頭配戴。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