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06, 2006

原是物語2006-07-06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 2006-07-06 原是物語 走出去之彈弓手

   5月中,中移動(941)母公司出價五十三億美元競投在十六個新興市場都有流動電話業務、有一千萬流動電話用戶的電訊商Millicom。本週一,正當 Millicom高層準備當日飛抵北京與中移動母公司宣佈這項中國企業歷來最大宗的收購交易之前數小時,雙方宣佈終止收購談判。Millicom在納斯特 股價應聲下跌近26%。

  談判破裂的主要原因,市場消息指是價錢談不攏。內地報章曾報導,基於新興市場經過5月小型股災,資產估值 下跌,而Millicom索價太過進取;另外,在盡職審查上亦困難重重,因Millicom經營的其中五個中美洲國家,並沒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審查遇 到一定難度。因為種種原因,中移動母公司開會後,決定放棄收購。

  Millicom發出的聲明中,指出與一名潛在買家進行談判(指中移動母公司),但潛在買家未能在可接受的限期內提出具充分吸引力的收購建議,出售計畫因而告吹。

   若果這宗收購不是告吹,相信中移動母公司將沿用幾年前把三十一省業務逐步上市的方法,先將資產養大,然後逐一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如果入貨貴,注入價自然 更貴。除了五十三億美元出價等於Millicom去年約十一倍EBITDA,比中移動本身貴近一倍外,還須承擔Millicom近四億美元債務。 Millicom第一季盈利只增長12%,比中移動增長更差,原因是Millicom有大量資本投資,去年折舊已過二億美元,資本負債淨比率超過 200%!每月用戶平均收入只約十美元,亦比中移動約十三美元為低,以每個用戶價格近六百元計,跟科網熱時價格差不多。一言以蔽之,五十三億美元出價是過 高。中移動母公司收購Millicom,目的相信只有一個:希望增長後能繼續高速增長,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但中西管理層結合去營運新興市場,三者的文 化差異,肯定比聯想(992)加IBM更複雜,難度甚至高於開發本地市場。

  今次出「彈弓手」,我覺得是幫中移動股東拆了一個計時炸 彈,受害是滿懷希望的Millicom股東,以及內地電訊設備廠家如中興(763)、華為等因此少了一個「走出去」的靠山(若果收購成事, Millicom可能被推薦選用部分內地設備)。這次分手來得太突然,中移動母公司並未有預先「放風」,以至西方報導認為它決策過分官僚化,可能令以後國 企「走出去」的步伐更艱難。

  不過,中移動股東切勿開心得太早,作為內地最賺錢的電訊商,中移動(及其母公司)自然背負「走出去」的任 務。英國報章較早前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移動集團有一份針對新興市場電訊公司的「收購清單」,清單下一個目標市場為印度,並曾傳出有興趣投資當地最大電訊 商Reliance。

  外國公司看過今次Millicom一役,日後索價肯定不會低,且看中移動或其母公司下一次出手如何。

快得緊要

   本欄對「雙贏」合作的悲觀看法不用多談;硬要二間背景、作風、實力、文化、需求不同的企業走在一起,假裝合作,得出來的化學作用大部分是「一加一等於 二」─各有各做,跟以前沒有分別;小部分是「一加一等於一」─合作產生破壞作用,比以前更差。最近國際電訊業出現「一加一等於零」的罕有個案,進一步確證 本欄「雙贏是廢話」的看法。

  我一直認為,企業「結婚」是「離婚」的第一步,不過大部分婚姻都會經歷數階段才宣佈告終。今年2月,諾基 亞和三洋宣佈組成合資公司,結合二間公司資源,共同發展CDMA手機業務。合資公司成立四個月後,二方宣佈終止合作計畫;這麼快分手,相信是一項紀錄。諾 基亞宣佈停止大部分CDMA研發和生產,只保留美國CDMA業務。

  諾基亞執GSM手機牛耳,占全球GSM手機生產量四成份額,但在CDMA手機表現一直落後三星、LG、摩托羅拉等,市場份額約一成。三洋CDMA手機業務也是不大不小,占一成份額左右。三洋跟諾基亞合併,增加規模,表面看是理所當然,市場人士和分析員亦一致讚好。

   CDMA手機占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過去幾年徘徊於10%至15%之間,一直未能成功突圍,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約五成份額)、南韓(全部)、日本(三 成)、中國(三成)。諾基亞決定收縮戰線,專注攻打GSM市場,也是相當合理的企業策略。問題是,為何要弄一番只有四個月的「雙贏」合作,之後才發現專注 的重要性?

  諾基亞退出的決定,不會對CDMA市場帶來實質影響,其他手機商很快便會填補它的空缺,可是帶來的心理影響卻不小。諾基亞 的決定,可視作「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也可當作經過周密計算的市場預測。無論如何,CDMA有可能淪為部分美國和日韓的小眾市場,不再值得手機廠投放資 源。

  投資者須衡量諾基亞的決定對聯通(762)的影響。聯通是全球第二大CDMA營運商,諾基亞只宣佈保留美國業務,暫未有提及中國市場。06世界盃之意料之中的意外賽果

  有人說,本屆世界盃很多球隊像調換了身份,例如荷蘭的打法像以前的德國;德國則變成荷蘭化身;法國像1982年的義大利隊突然在復賽階段甦醒;阿根廷比巴西更巴西;最保持一貫傳統的是義大利。

   義大利的防守向來堅固,由保方、簡拿華路和加度素組成的核心,至今仍未被攻破,驟眼看來這組合是典型義大利隊,可是,相似之處就此而已。1982年意大 利有羅斯,1994年憑巴治奧個人之力殺入決賽。今屆的義大利隊,並沒有明顯的進攻重心,沒有如亨利和C朗拿度這種快馬,像柏路達和甘莫蘭尼斯這些球員, 在其他強隊陣中,他們大概只能當後備,派路和托迪也沒有刻意搶鏡。每個球員控球在腳,都能夠從容不迫找到身處更佳位置的隊友傳球,這可說是近年所見最出色 的整體戰的演繹。東尼不是羅斯或巴治奧,義大利取得的十一個入球由十名球員分擔,包括三名後衛球員,足以證明領隊納比成功調校出一隊整體強於十一個球員總 和的雄師。

  值得一提的注腳是,世界盃開鑼前,本來期待巴西的卡富和卡路士表演雙翼衛齊飛,但本屆大賽的最佳翼衛卻非義大利的格羅素和森保達莫屬,二人除各得一個入球,也帶來一個助攻和一個十二碼,以及穩健的防守。

  如果世界盃開鑼前,有人對奇連士文說德國會打入四強,相信他會滿意收貨。現在僅敗於義大利,也只是提醒德國隊和球迷,他們雖有主場之利,其實已黔驢技窮,可惜屬於波曆克的世界盃,是四年前的一屆。

   歷屆世界盃冠軍,必定在晉級過程中有幸運之神眷顧,不會場場硬仗,球員可以喘息、養傷和減輕因累積兩面黃牌被逐出場的壓力;義大利正好有澳洲和烏克蘭作 頭盤。義大利的決賽對手,周日將面對連續第四場硬仗,相信將是強弩之末。而義大利球員因為國內假波官非而「有今生,無來世」,必定格外醒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