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7, 2006

原是物語2006-07-27

理財投資
P28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
2006-07-27

原是物語
碩士論文題材



   如果問我對剛結束的世界盃有什難忘片段,答案是無線的世界盃節目。節目主
持人煞有介事地「預告」一場二天前舉行的賽事,假裝觀眾不知道賽果。看無線在世界
盃節目的製作規模,明顯是願意作出投資,但爭取獨家播映權敗於有線之下,相信有線
在世界盃的獨家播映權必定付出不菲代價。腦海突然泛起一連串問題:這筆巨款付給誰
?誰「擁有」世界盃?

  答案是國際足協。國際足協是怎樣的組織?誰人管理它?它向誰問責?答案開始變
得複雜。「外交之王」基辛格曾參與國際足協事務,後來知難而退,他的評語是:「國
際足協令我聯想起中東糾紛。」

  曾經有人說過,國際足協是最神聖的非政府組織,由全世界擁有(不屬任何國
家)、選舉制度是一國一票(足球強國的德國,或是非洲某一個小國,二者同樣都只有
一票)、非牟利(單是今屆世界盃收入已逾二十五億美元)、向自己問責(宗旨是在全
球推廣足球運動)。實際上,過去三十年,國際足協猶如封建兼腐敗的皇朝,成為國際
笑話;足球運動能夠全球普及,不是because of國際足協,而是in spite of國際足
協。

  「自己管自己」加「一國一票」的管治制度,造就了一枚計時炸彈,而炸彈藥引是
「專制強人」的出現。1974年夏維蘭治成為國際足協會長,他在任期間,足球運動成為
全球最受歡迎(以及最多錢搵)的運動,國際足協開始從「我為人人」變為「人人為
我」的一個組織,而「我」是當權的一小撮人。多年來國際足協高層要員貪污新聞不絕
如耳,但位置仍穩如泰山,外人難以介入,原因是國際足協在落後國家以推廣足球為
名,「買票」為實,大灑金錢,製造一小撮既得利益集團,鞏固國際足協當權者勢力。
國際足協會員國多達二百零三個,發達國家寡不敵眾,無從入手。林行止先生曾經多次
撰文分析國際足協的醜陋架構。

  現任主席白蘭達一直是夏維蘭治的副手,於1998年接任會長一職,他的行徑比其
「師傅」有過之而無不及。2002年國際足協秘書長(即第二把交椅)發動兵變,聯同多
個發達國家代表控訴白蘭達貪污舞弊,提出獨立調查,可是經過多輪「閉門會議」後,
秘書長靜悄悄地消失,獨立調查不了了之,白蘭達的位置變得更穩固。

  BBC在世界盃舉行期間播放電視特輯,指白蘭達接受奪得世界盃全球電視播映權公
司的賄賂。同時,著名體育記者Andrew Jennings撰寫關於國際足協貪污長篇鬧劇的新
書《Foul!》,也選擇在世界盃期間出版,立即在國際足協總部瑞士成為禁書。

  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對「一人(國)一票」普選民主制度有獨特個人見解,多年
前以希特拉納粹德國為例,力證民主未必好,曾引起社會非議。既然以希特拉的例子是
政治不甚正確,我提議她成立的匯賢智庫不如研究白蘭達統治下的國際足協,來證明香
港人現在未具備普選條件。

藍金頌

  同一天在同一份報章,讀到二則互相矛盾的新聞:第一則是全球缺水情況日趨嚴
重,全球水利股份行情看漲,彭博世界水利股指數過去三年升幅達 35%。第二則是全球
第三大私營水利集團RWE對水利業務意興闌珊,打算退出。「擁水派」指RWE必定管理不
善,它選擇退出不是市場普遍情況,是「個別事件」。細看後,發現「個別事件」可能
不是那「個別」。

  RWE創立逾一百年,是德國最大的電力集團,每年營業額達五百億美元,全球有逾
八萬名員工。九十年代末期,全球興起水利項目熱潮,不少國際企業積極參與,RWE是
在這時候開始踏足水利項目。這幾年,RWE投資共一百億美元,建立一個跨逾四十個國
家的水利王國,在2001年年報封面形容水利項目為「藍金」(blue gold);RWE不是小
腳色,它的遭遇不完全是個別事件。

  最近RWE董事局決定水利業務不再是集團未來發展重心,計劃逐步退出,其中英國
最大的泰晤士水利公司正尋求買家,據聞長江基建(1038)有參與洽購。水利業務令
RWE最失望的地方,是供水原來跟供電是兩碼子事;RWE供電經驗豐富,以為發展供水是
理所當然的業務拓展,實情供電和供水的經營環境,是天與地二個世界。

  本欄早前解釋過供電和供水的分別,重點是大家對供電和供水存在不同期望。缺電
只是令日常生活帶來極之不便,但缺水就會令人死亡,因此人們大都認為供水是政府提
供最起碼的一項服務。除小部分活於水荒地區的人,大部分人覺得水從天降,政府供水
應該是免費,頂多收取象徵費用。供電須興建電廠,發電須燃燒燃料,相比之下,收電
費彷彿天公地道。

  跟供電不同,水不容易運輸,是一門純本地生意,沒有規模效應可言,不能不受本
地市民感受的影響;全球大部分國家供水設施都由當地人組成的地方政府負責規管。衣
食住行加價,通通有得傾,供水加價?我不是說笑,隨時引發市民騷動。因此,大部分
地方政府最力管理的日常事務就是供水。RWE發言人接受訪問,解釋打算退出水利業
務的主因,就是地方政府監管太嚴和太不統一,令經營者無所適從。

  我心目中的模範水利項目,是跟不民主(但非常和諧)的政府合資建水廠,年年在
無反對聲音中加價,有錢大家賺。

費事R&D,A&D吧

  對endgame這個字特別感興趣,許多時有意無意拋出這個字讓人家思考:「這樣
做,endgame是什?」我非常佩服一個廣告界朋友,他最近第二度創業,他告訴我成
立公司的一刻已知道endgame是把公司售予跨國廣告集團。他跟我計數:「建立一間外
資有興趣的廣告公司需五至十年,出售後通常要留低打三年工,這經驗一生人最多經歷
二次。」

  廣告界朋友的心態,在外國甚為普遍,特別是科技界。許多科技創業者最終目的,
都是把公司售予大集團,而不是走上市之路。原因是許多大型科技公司除了R&D之外,
還致力A&D -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大型科技集團的心態是,與其冒風險和浪費時間從頭做起,不如尋找已有眉目的項
目,連人帶業務收購過來。A&D的表表者是全球最大網絡器材生產商思科系統,它於
1993年首次收購,至今共收購逾一百一十間公司,平均每六星期收購一間公司。

  許多公司遇上收購,便動員財務部同事「兼職」進行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計劃合併細節等。思科擁有一個四十人部門專門負責收購事宜,直接向
行政總裁負責。思科的收購模式不是「見步行步」,而是積極主動行事,因為A&D代表
公司的核心策略。

  思科的收購秘訣是「買小不買大」,盡量在科技周期初期動手;看中新科技領域
後,便立即從行業中發掘最有潛質的公司。思科的收購手法是「快刀斬亂麻」,最快紀
錄是洽談不足三小時便成交,因為洽談時間過長會打擊員工情緒。思科收購首要目標是
保留員工,因為所謂科技,其實是有待在思科廣闊環境發揚光大的新技術;思科買回來
的主要是「腦袋」,而不是「圖紙」。

  盡職審查中最重要一環,是企業文化審查,分析被收購公司負責人心態是怎樣。思
科希望找到視收購為起點而不是終點的人;最理想的收購目標負責人心仍未冷,打算借
助思科的更大平台更上一層樓。當然,套現後想歎世界是人之常情,要求創業者收購後
繼續賣命是「可遇不可求」。最差情況便是我廣告朋友的心態,收購後放軟手腳不在話
下,還處心積慮坐完「三年打工監」後再創業,成為競爭對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