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投資
P28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
2006-06-12
原是物語
天橋底賣花生
林伯過去幾十年風雨不改,在天橋底售賣獨門秘方的自製鹹脆花生,顧客主要是街
坊,生意不俗,這盤生意幫林伯養大了一子一女。
某日某超市集團的採購部買手路過天橋底,看到林伯的產品,認為大有可為,於是
游說林伯擴張業務,向超市集團供貨。一把年紀的林伯,有豐富人生經驗,也抵受不住
衝出天橋底的誘惑,毅然決定跟超市合作。由於超市購貨量龐大,必須投資擴張生產規
模;加上一下子承擔一百八十天數期,林伯在起步時非常吃力,要向親友和銀行借貸。
六個月後,超市突然通知林伯,花生銷情未達成預期,要即時全線「下架」。林伯欠下
一屁股債,眼光光看一貨倉花生,一臉茫然。
林伯的遭遇不是商學院個案,只是虛構而已,但大家是否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最
近在美國科技界也出現類似林伯的個案,主角是PortalPlayer。PortalPlayer是一間
「永遠在做R&D」的媒體產品晶片設計公司,這類公司在美國西岸隨處可見。幾年前蘋
果電腦高層到訪洽談共同發展一個神秘項目,PortalPlayer受寵若驚。後來蘋果決定採
用PortalPlayer生產的晶片在這神秘項目上,並叮囑PortalPlayer要埋頭工作,靜心等
候收成日子來臨;這個神祕項目是iPod。
iPod面世後所發生的事情不用我多講。PortalPlayer藉iPod一炮而紅,從一間連年
虧損的晶片設計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晶片設計界「當紅炸子雞」,二年前乘勢上市集
資。iPod生意太好了,PortalPlayer應付蘋果的訂單已應接不暇,哪有時間去研究其他
產品。蘋果是PortalPlayer的唯一客戶,操控PortalPlayer的生死。
所有人都知道PortalPlayer過分依賴蘋果,這是不健康的,兼且不是長遠之計。許
多公司起步時都是依賴單一客戶,當公司上了軌道,便運用賺回來的資金發展其他客戶
業務,逐步減低對單一客戶依賴,可是這過程需要時間。
快樂時光過得特別快,PortalPlayer不到三年時間便陷入林伯的慘況:蘋果上月宣
布下一代iPod不再採用PortalPlayer晶片,改用三星晶片。PortalPlayer股價在消息公
布後,單日下挫四成。
假如時光可倒流,林伯或者可拒絕超市買手的美意,繼續過天橋底賣花的日子,
但PortalPlayer有別的選擇嗎?
奶茶道
一杯熱騰騰的熱奶茶,成為我早餐不可缺的一部分。它香滑甘甜,醒腦提神,是我
的精神支柱。奶茶是香港飲食的特色,到處都可找到,但不是所有食店都提供到美味奶
茶,有些食店售賣的奶茶,味道苦澀,好像用廿四味涼茶來沖調,食店忍心讓這難入
口的東西給客人喝,令人懷疑他們做食物的誠意,下次再光顧前要先三思。
早前報章報道大家樂(341)快餐店聘請了一位專職負責控制奶茶質素的主管級人
員,定期到港九新界各分店抽取奶茶樣辦,逐杯試味,簡直把奶茶的地位提升至葡萄酒
的級數,奶茶專員鑑賞奶茶的色澤、香味、口感,就如酒評家看待葡萄酒一樣認真。
起初我還質疑奶茶專員一職的實際作用,想這只是門面工夫,做騷。直至有一次巧
遇那位見報的奶茶專員,見他態度嚴肅,分店職員慎而重之的端上數杯奶茶,左至右有
序地排好,專員一邊試品,一邊做筆記,不時向分店職員提問題,實幹實事,絕非擔當
像麥當奴店裏的「親善大使」角色。
從商業角度看,聘請專人負責監控奶茶品質的確有實際需要。據報,大家樂每日售
賣十萬杯奶茶,一年三千六百萬杯,以大家樂在香港去年營業額約十五億元,假設平均
餐單二十五元,粗略估計每年售賣六千多萬個套餐,由此推斷,每二個套餐就有一個配
上奶茶,可見奶茶對大家樂的重要性。
大家樂年初開始為旗下快餐店翻新裝潢,標榜前創新,店內用上皮革梳化和裝上
平幕電視。今時今日,市面上各類食店都十分注重包裝,以時尚有型為賣點之一。大家
樂在迎合市場潮流的同時,更難得是不忘對本地固有文化,例如對奶茶之道的執。
喝大家樂的奶茶多年,最令人不悅的是盛載奶茶的高身透明膠杯,通常奶茶都滿至
杯邊,拿起來又盪手,又易灼嘴,還很容易倒瀉,令人狼狽。
如果換上傳統有耳厚身瓦杯,效果較佳。
06世界盃之小心霎眼嬌
象牙海岸(科特迪瓦)首仗雖然功敗垂成,但表現可人,肯定不少大球會的領隊和
球探正在「問價」,希望收購部分球員,我在此勸告各位領隊小心入錯貨。
歷史告訴我們,在世界盃冒起的新彗星,光芒往往像彗星一樣轉眼即逝。四年前塞
內加爾一鳴驚人、利物浦急急花上千多萬英鎊買下迪奧夫和戴奧,但兩人登陸英超後表
現判若「四」人,間接埋下利物浦領隊侯利亞下台的伏線。土耳其門將羅士圖列巴,加
盟巴塞隆拿後被投閒置散。1998年的神射手蘇卡,被阿仙奴買入後,顯然把射門鞋遺留
了在法國。
造成這種情況有三個原因:第一,無論賽前有幾多專家指出過這些黑馬球隊如何不
容忽視,大部分人對他們的期望仍是有限,所以只要在一兩場比賽跟強隊打得稍為緊湊
甚至爆冷勝出,球員都立時被捧上半天。
第二,正如本欄早前所指,世界盃雖然萬眾矚目,但論球隊實力,始終不及歐洲頂
級球會,因為每隊領隊只能挑選自己國籍球員,不似球會可以從世界各地任意組合出最
完美配搭;強如巴西,陣容必定不及巴塞隆拿、車路士,甚至拜仁慕尼黑。在世界盃表
現出色的球星,未必夠班在頂級球會對手面前為所欲為。
第三,世界盃是全球觀眾注視的大舞台,但加盟球隊後,除了每年有幸參與幾場
「世紀之戰」外,大部分時間所遇的對手是伯明翰、錫耶納之流,觀眾可能也有一萬幾
千,但肯定不是明日報章頭條賽事,氣氛相差很遠,體內的腎上腺素分泌定必比對世界
盃熱門阿根廷時少得多。如何令自己對阿根廷和對伯明翰時一樣投入拚博,是對球員的
專業態度一大考驗,特別是外援球員,連場邊觀眾不滿謾罵也未必聽得懂,又何來驅動
力?
這樣顯淺的道理,專業領隊應該明白,可是歷史必然會重演。讀者估波膽之餘,不
妨也跟朋友競猜誰是2006世界盃的彗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