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7, 2006

原是物語2006-06-27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2006-06-27原是物語 慈 神

  繼上 周蓋茨正式宣佈二年後退出微軟,全身投入慈善事業後,世界第二首富股神畢非德亦將自己大部分財產捐獻作慈善用途。畢非德前二天宣佈將把財產的八成半、約值 四百四十億美元的巴郡股份捐獻給五個慈善團體,而蓋茨和妻子管理的慈善基金將收到超過三百億的股份捐款。蓋茨慈善基金財產原接近三百億美元,已是一項紀 錄;再加上畢非德的巨額捐獻,肯定會成為慈善機構的巨無霸。

  這次捐獻最特別的地方,是畢非德捐出的不是現金,而是他的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權,某程度上是因為畢非德多數財產其實都是巴郡股份。但我看到的是二點更大的含意。

   一是畢非德明白「水(財富)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畢非德已公開聲明財富不會留給子女,蓋茨亦曾表明不會把財產留給下一代,目的同樣是希望下一代保 留自己的夢想,希望子女經歷賺取財富的過程,而不只是結果(財富)本身。給子女繼承過多財富,反而剝奪了他們人生的經歷。香港很多上市公司都很熱心從事公 益活動,透過私人或公司名義捐出的善款數目絕對不少,但絕少有聽聞會捐獻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的股權。這可能是因為香港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家族生意,世襲 味道依然濃厚,家產始終不願外流。相比起香港不少富豪第二代為爭產而弄至親人反目、「二世祖」散盡家財等花邊新聞屢見不鮮,畢非德的胸襟,值得香港富豪借 鑒。

  另一點是畢非德依然只集中做最專長的事:爭取回報。他自知自己只是投資專家,不是管理天才。畢非德的原意是希望待他離世後, 才把財富交給妻子作慈善用途,使他可在有生之年先把財富增大,才貢獻社會,但不要他自己去管理。不幸他妻子比他先行一步,所以他便考慮在有生之年把財產捐 獻給蓋茨慈善基金。

  管理慈善機構絕不比管理企業簡單,通常需要援助的地區,都是不毛之地或者貪污嚴重。我曾參與過捐獻中國山區學 校的活動,如果只顧捐錢而不管理,很有可能大部分捐款會落入某些官員或「判頭」手上,或是對方會不停伸手要錢。所以畢非德捐獻巴郡股份,使他可繼續集中做 其最專長的投資,然後回饋社會,比那些只為出名而插手管理幫倒忙的慈善家,要踏實得多。

  全球二大首富的海量胸襟,不單是貧苦大眾之褔,也讓世人看到金錢以外的意義,讓我等追逐銅臭之輩不禁肅然起敬。慈神,我們尊敬你!

香港家書

  「自從搬進禮賓府之後,地方大了很多,但人相對顯得渺小了……。」

  正是這個原因,我們需要在地王建新總部。那巨型廣場氣派十足,正好顯出你們這些百姓之渺小!現在政府總部門口地方細細,三幾百人請願就好似好大件事,日後在大廣場示威,除非你有本事動員十幾廿萬人,否則都當你濕濕碎。

  「自己大半生都任職公務員,而且長時間在財經金融政策範疇工作……。」

  心戰室這幾句簡直是神來之筆。本來我之前做過什麼職位跟全篇家書的主旨毫無關係,但也給這班智囊團想出這個迂回方法提醒市民,香港開埠百幾年唯一成功擊退國際炒家的人就是我!連你陳四萬,無論笑容幾燦爛,都沒有這樣的威水往績,大家只記得那郭亞女事件!

  「這種感性認識是要自己儘量以市民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困難、他們的喜怒哀樂,這叫做「同理心」(empathy)……。」

   無錯,同理心,我可以去大排檔食雲吞面瞭解民情,但你們一個二個也要對我有點同理心才行。我忍氣吞聲幾十年才等到去年這個上位機會,現在要大家給些基本 尊重也不過分吧,搬去禮賓府又鬧,想搭個西九龍皇帝天幕你們又諸多批評,連建個像樣一點的辦公室也想攪事?換轉是你,你也會想光宗耀祖一下吧!

  「當權者不應高高在上,絕不能以一種精英的傲慢,由上而下看待平民百姓……。」

  哈哈,我完全想像到唐唐和亞瑟二個聽到這一句的模樣。香港人始終都希望世界上還有奇跡,推銷員都可以有出頭日,這是你們二個二世祖永遠的弱點,我看你還怎樣癡心妄想跟我爭!

  「過去一年來與市民的接觸,我感受到大家都樂觀了……」

  董生又會裝作聽不懂這句的意思了,但聽眾都是醒目的。

  「當大家見到我在茶餐廳吃牛腩面時……。」

  咦?明明之前講雲吞面,怎麼變成牛腩面?

06世界盃之全球化害死非洲

  《信報》6月21日社評談非洲球隊在世界盃表現乏善足陳,認為原因是高質球員紛紛被西歐大球會羅致了,對本土足球發展有害無利。我看事實似乎剛好相反,近二十幾年歐洲球會大量起用外援,足球強國的共通點,就是大多是「球員淨輸出國」。

   一個絕非偶然的事實,是上一次「球員淨輸入國」贏得世界盃,已經是二十四年前的義大利。當時大部分國家仍然對外援設有嚴格限額,大概以二至三名為限。德 國(包括合併前的西德)大部分時候都屬「淨輸入國」,但1990年世界盃冠軍隊的主力「三劍俠」馬圖斯、奇連士文和布林美當時落戶義大利國際米蘭:另外兩 名正選禾拉及畢圖特則效力羅馬。九十年代由「輸入國」轉型為「輸出國」的法國,在九十年代末終於獲得豐厚收成,憑施丹、佐卡夫、比提等出口球星連奪世界盃 和歐洲國家杯冠軍。傳統勁旅巴西和阿根廷都是(經濟上)發展中國家,好球員自然大量充斥歐洲市場了。

  有出口市場的產品,自然可愈造愈價廉物美,進而稱霸國際市場,例子有美國的資訊科技、瑞士的鐘錶、法國和義大利的時裝。

   出口球員可賺取更優厚的待遇,提高苦練以期有朝出人頭地的動力;更重要的是,在更高水準的聯賽磨練,無論技術、識見和信心都會進步,也較易適應在不同地 方、氣候面對不同的對手。非洲球員冒出頭來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已多次顯示優厚潛質,既有媲美南美球員的細膩腳法,亦有驚人速度和體力。我相信,非洲國家二 十年之內將捧走世界盃。

  《信報》社評這種悲觀論調,除了是對足球的誤解,我看也跟主筆執筆之時加納仍未出線有關。巴西十六強遇上出師不利但卻愈戰愈勇的加納,我看未敢輕言必勝。

No comments: